洛南縣強化“選育管用” 夯實基層根基有效激活村級后備“蓄水池”
近年來,洛南縣以村級后備干部“千人培育工程”為抓手,建立縣、鎮、村三級聯動機制,通過多渠道“選”、多方式“育”、多角度“管”、多崗位“用”,建立1670名村級后備干部信息庫,突出600名下輪換屆可用后備干部重點培育,有效解決鄉村振興人才匱乏、村級換屆干部接續不暢等問題,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組織和人才保障。
建好選拔機制,蓄“源頭活水”。一是明確標準嚴把選人質量。突出政治素質、道德品質、工作能力、年齡學歷、紀律意識等五個方面,制定村級后備干部選拔標準,嚴格落實公開選拔、民主測評、縣鎮聯審的選拔程序,嚴把后備力量質量關。二是廣泛動員拓寬選人渠道。大力實施“歸雁招引”計劃,摸底建立洛南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名冊、“歸雁”專項管理臺賬,結合“迎老鄉、回故鄉、建家鄉”活動,扎實開展發送一封邀請函、召開一次懇談會、確定一批入黨積極分子等為內容的“八個一”活動,重點吸引有政治覺悟、有經濟實力、有良好口碑、有回報家鄉意愿的“四有”在外成功企業家、高校畢業生、專業技術人員等回鄉創業,擇優推動“歸雁”變“頭雁”。三是發揚民主豐富選人方式。打破以往“村級推薦、鎮辦審核”的傳統選人模式,充分發揚民主,靈活采取個人自薦、群眾推薦、村“兩委”會舉薦等提名方式,豐富選人方式,真正把想干事、會干事、能干成事的優秀人才推薦出來。
做實跟蹤培育,提擔當之能。一是“量體裁衣”定培養方向。逐人建立后備干部特長檔案,結合本村需求,量身確定培養方向,一人一策制定培養計劃,落實鎮(街道)主體責任,每季度開展一次集中培訓,全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10天,定期評估、跟蹤培養。二是“實崗鍛煉”提實干能力。有計劃安排后備干部參與村級黨建、美麗鄉村建設、綜治維穩、矛盾調處、項目建設等工作,實踐參與“樹旗評星促振興”活動和支部書記“擂臺賽”,參加“最美五雁”現場評選,列席村“兩委”會議,幫助后備干部在實崗鍛煉中提高實干能力。三是結對幫帶促快速成才。充分發揮“六星書記”、鄉村振興“百人團”引領幫帶作用,打造“支部書記幫帶工作室”,建立“一對一”幫帶機制,為每名村級后備干部確定一名“實踐導師”,手把手教方法、傳經驗,有效縮短“培養周期”。全縣確定實踐導師835人,幫帶220余名優秀村級后備干部正式進入村“兩委”班子。
精細日常管理,造可用之才。一是“一人一檔”備案管理。建立村級后備干部“一人一檔、一村一冊、縣鎮有庫”管理機制,如實記錄后備干部基本情況、工作表現和黨組織培養意見,納入數據庫定期更新、規范管理。二是定期評議檢驗實績。每半年組織各鎮(街道)黨(工)委對村級后備干部履職培養情況進行考核考評和分析研判,圍繞“德、能、勤、績、廉”5個方面設置評分細則,量化打分、定檔排名,對排名靠后的及時教育引導,對實績突出的公開通報表揚,優先推薦為村“兩委”干部人選。三是動態調整優化結構。建立村級后備干部年度考核、動態管理機制,根據年度考核結果,對評定為不稱職等次的及時調整出庫。制定村級后備干部負面清單,凡出現違反負面情形的,及時清理出庫,并擇優重選,形成優勝劣汰、進退有序的動態管理機制。今年以來,累計將63名評定不合格的后備干部及時調整出庫。
靈活引導使用,促擔當作為。一是分類靈活使用。根據村級發展需求和后備干部個人特長意愿,將后備干部分為技術骨干型、經營管理型、創業帶富型等類型,強化就業創業、學歷提升、培訓提升等政策扶持,定向安排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經營管理、村級重點項目建設等工作,實現人盡其才。全縣1670名村級后備干部,累計參與村級重點項目375個,為民辦實事2549件。二是優先實職任用。對培養成熟的村級后備干部,在村“兩委”暫無空缺時,優先納入村民小組長、專職網格員。在村“兩委”換屆選舉、干部空缺時,依法依規及時進行補充轉正,讓后備干部有盼頭、有奔頭。換屆以來,先后將220余名村級后備干部正式納入村“兩委”班子。三是拓寬成長出路。對表現突出的村級后備干部,優先推薦參與學歷提升計劃,優先推薦外出培訓,優先推薦發展為黨員、優先推薦作為“兩代表一委員”人選,對所在村“兩委”班子穩定,后備期過長的優秀后備干部,及時引導其向村級致富帶頭人轉變,成績突出的優先作為先進典型表彰獎勵、宣傳報道,提升政治榮譽。今年以來,先后有230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,51人獲得表彰獎勵,25人當選為縣鎮“兩代一委”。(江梅 譚龍 冀穩)